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万支斗米式步枪(1 / 1)
崇祯对孙传庭这个名字,倒是有印象,当初决定要修筑大凌河堡,就是他在朝堂上不卑不亢的传达了袁崇焕的意思。
也仅限于印象不错。
其他关于孙传庭的履历,政绩,籍贯等等一概不知,就这么把匡扶大明的重任交给了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人,未免太过草率了些。
王承恩突然递了一句:“伯爷,这个孙传庭过去是个官,现在只是曹诏帐下的师爷,怎么举荐他担当这么沉重的重任。”
“不如换成曹诏,曹游击在辽东素来有辽东第一悍将的名头,应该比一个孙传庭更能打仗。”
举荐个屁,大舅哥曹诏就是因为剿匪死在了崇祯年,朱舜打死也不会举荐大舅哥出来剿匪。
朱舜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王承恩这是明贬暗褒,是为了给崇祯吃个定心丸。
这句话说完,本来还有些迟疑的崇祯,下到了一道诏令:“承恩,拟一道圣旨,宣孙传庭入朝觐见。”
孙传庭终于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比历史上早了一年,亲手缔造了这一切的朱舜,心里莫名的有些激荡,脸上还有一如既往的平静:“皇上,臣先行告退了。”
半句话没提帝师的事情。
回到工业之城。
朱舜第一时间去了军天祥。
一句重臣手里有不少鸟铳过后。
城头上,只有呼啸的寒风。
崇祯知道这帮‘忠臣’靠不住,但是最起码也能稍微表示一点心意,不奢求多少,每位朝臣拿出来十支鸟铳,足够孙传庭组建一支千人火器军了。
谁曾想,这群‘忠臣’一粒米也不愿意出。
崇祯注视这帮冷漠的臣子,很想厉声呵斥一句国难当头你们就是这么报国的,想到说了也是白说,只是把视线投向了城外。
寒风呼啸,崇祯的内心却比寒风还有冰冷,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孙传庭,胸口闷的发慌。
这时,一名小太监急匆匆的冲上了城头,惊喜道:“皇上!”
“工业伯说国难当头,捐献一万支鸟铳和两百万颗qiāndàn给朝廷用来剿匪。”
崇祯立即转头看向了小太监,直勾勾的盯着小太监问道:“你说什么?”
小太监被崇祯脸上的神色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说错话了,唯唯诺诺的不敢说了。
从后面走过来的王承恩,郑重其事的大声宣扬起来。
“工业伯捐献一万支鸟铳和两百万颗qiānd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