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婚(捉虫)(1 / 2)
西六宫这边,一众行将老死的嫔妃,含泪庆贺。</p>
三日后。</p>
醇正帝明发谕旨,又有惊喜。</p>
醇正帝圣旨,奉上皇太后慈旨,宫中嫔妃除了二六之期会亲,家中有重宇别院可驻跸关防者,可请銮驾入私宅。</p>
石梅叹口气,脖子都伸长了,终于来了。</p>
石梅这里忙着叮嘱儿孙子侄,万不要掺和省亲事宜。</p>
又嘱张氏给张家捎话:“盛极而衰!”</p>
至于张老爷子听与不听,她的心意尽到了。</p>
皇后已经尊贵至极,再要掺和省亲,上皇与当今只怕都会看轻,觉得她拧不清。</p>
张氏回娘家一趟,回家告知:她二嫂还真是想接皇后归宁,老太太也想。</p>
然而,张老爷子,还有家里的大小爷们-张尚书与张知府都不同意。</p>
这才罢了。</p>
只是,皇后什么心思,下一个二六之期才能知道。</p>
六月初八。</p>
两位良娣自侧门入咸安宫。</p>
水灵却得到消息,太子并未圆房。</p>
水灵不免担忧。</p>
贾琏却告知水灵。</p>
上皇却有密令,太子十八方可圆房。</p>
太子大婚,是为开衙建府。</p>
六月二十九,上皇万寿。</p>
普天同庆,举国欢腾。</p>
太子三师正式出炉。</p>
杜阁老是太子老泰山大人,出任太子太师,名副其实。</p>
太子太傅是罗阁老。</p>
据说,杜阁老致仕之后,很可能是罗阁老继任首辅。</p>
太子太保则是锦田伯林如海。</p>
然后是太子三少。</p>
武郡王水铎(燕候)为太子少师。</p>
亲生父亲教导儿子德行,名正言顺。</p>
陈老将军为太子少傅。</p>
他也是太子老泰山。</p>
太子少保,是醇正帝任命,由熙郡王出任。</p>
熙郡王此人顾全大局,满朝文武无不信服。</p>
太子詹事府正式启动。</p>
太子水阳今后不再是单打独斗,他也有了衙门与智囊。</p>
从此之后,醇正帝想要无故申斥太子,或者罢黜,也得要看满朝文武答应不答应。</p>
七月开始,许多后妃娘家都向朝廷递交了省亲折子。</p>
上皇嫔妃陆续六人得到上皇太后允准。</p>
分别是德太妃,贤太妃,和太妃,淑太妃,宁太妃,惠太妃。</p>
甄太妃娘家获罪,余下家人返乡。</p>
他们衣食无忧,却没有能力建造别墅。</p>
甄贵太妃数次传信,让她们进京会亲,却是无人理睬。</p>
甄贵太妃气得哭了几场,也罢了。</p>
所有嫔妃,最为积极者就是醇正帝生母德太妃。</p>
她成为获准省亲第一人。</p>
醇正帝其实很不赞同省亲。</p>
上皇的嫔妃都在六十岁以上,天远地近,回家省亲,见一见亲人,看看故居理所当然。</p>
然而,他的嫔妃正值壮年,都在育龄。</p>
却是德太妃带头闹腾,上皇推波逐浪。</p>
醇正帝心里好苦。</p>
德太妃不仅想要省亲,她还召集醇正帝与熙郡王,希望两人帮助邬家修建省亲别院。</p>
邬家不过是军中下级军官出身,靠着德太妃拉扯才有今日。</p>
人才钱财严重不足。</p>
醇正帝从前为了标榜清廉,从来不沾盐茶生意,根本没得多少积蓄。</p>
如今做了天子,福有四海。</p>
然,头上有个太上皇,别说国库这几年打造战舰,研究兵器,赈济灾荒,也不充盈,否则也不会成功太追债。</p>
内库呢,如今还在上皇手里。</p>
醇正帝些许几个皇庄,不够他养活嫔妃。</p>
熙郡王也不是敛财之人,之所以得属下拥戴,原因就是他仗义疏财。</p>
德太妃见两个儿子都不答应,又是一通哭诉闹腾。</p>
皇后居中斡旋,自己筹措五万两给德太妃送去了:“本宫娘家只是清贵人家,这五万银子也是本宫左腾右挪出来,娘娘别嫌少。”</p>
醇正帝闻讯羞惭不已,当即命内务府赏赐皇后许多的金玉器皿。</p>
醇正帝的私库是有不少金玉首饰,珍珠玛瑙。</p>
然而,倾其所有,也修不起一座园子。</p>
醇正帝登基五年,私库不足百万。</p>
说起来也甚可怜。</p>
上皇手里有银子,却是不会开这个先河。</p>
他是为了挤兑臣子的银子,再不是为了挤兑自己。</p>
德太妃从皇后手里挤出五万银子,竟开了窍!</p>
邬家没有银子有后台啊!</p>
邬家如何筹措银子,别人不知道。</p>
大家知道的事情是,德太妃省亲的事情定了。</p>
据说,邬家门庭若市。</p>
之后,教坊司的女眷屡屡死亡。</p>
石梅很快品出来了:这些女眷只怕都变成银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