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幽州又起(1 / 2)
忽然,他策马前行,马蹄踏碎雪面,发出“咯吱咯吱”的沉响。
他缓缓骑入百姓中央,兵不随身,甲不披体,只一人、一马、一身寒风血衣。
所有人都下意识让开。
此刻,一位老妪正抱着一具少年尸体,坐在雪地上,双手冻得通红,指尖颤抖着要为他合眼,可无论如何,那双未闭的眼始终顽强地睁着,仿佛还在死死望着北方。
那少年身上满是血泥,一只手臂已不知何时断落,衣角塞着一块家织布帕,上头绣着歪歪扭扭的字:“娘做的。”
风刮来,掀起布帕一角。
刘通在马上望了片刻,忽地翻身而下,甲胄摩擦发出一声沉响,他走到老妪身旁,蹲下身来,未说一句话。
他伸出手手上是老茧与干裂的血口。
极轻,极稳地,用两根指头,为那少年,合上了双眼。
眼帘阖下的一刻,仿佛一阵风终于停歇,一种灵魂的归宿落定。
老妪愣住了。
她看着眼前这个满身血铠、双目如铁的汉子,怔怔开口:
“您是……您是刘将军?”
刘通沉声点头。
他没说话,只是以膝跪雪,双腿如钉,低头肃立,整个人如一座雪中的碑。
老妪忽然哽咽着跪下,磕头时雪染满了她鬓发。
“小郎是我们家独子……他说只要守住幽州,娘就能在这儿养老……他说您在城上不会退……”
话未说完,她已泣不成声。
刘通抬起头,望着那具少年尸体,望着那些未闭眼的战死者,望着风雪中还在搬尸体的百姓,一字一顿、铿锵如誓:
“不是我没退,是他先不退。”
这句话一出,雪地间仿佛连风都沉了一瞬。
他站起身来,扫视四周,那些低着头拖尸的老兵、抱着孩子的寡妇、扶伤的少年、倒粥的商户,全都停下了动作。
所有人都望着他。
他没有高声演讲,没有振臂疾呼,只是低声一句,如北境霜刃、刮过魂骨:
“不是我守住了幽州,是你们守住了我。”
霎时间,天地无声。
一人喉头微动,像是要喊,却忍住了。
下一刻,忽有一声高喊破空而出,哑着嗓子、带着哭腔:
“刘将军就是咱幽州的命!”
那是个跛脚老兵,拄着断矛,一边喊一边流泪。
紧跟着,另有人跟着大吼:
“愿为将军守城一生!!”
然后是第三人、第四人……
从北坡到城门,从尸山到屋檐,呼声如潮,从血中涌起,从人心轰出!
“将军万岁!”
“幽州不亡!”
“我们不退跟您一块儿不退!!”
那一刻,百姓不是百姓,是兵。
尸体不是尸体,是碑。
幽州不仅是城,是魂。
而刘通,只是静静地重新披起披风,转身踏雪,走向北城墙。
风撕扯他的衣角,血仍未干。
但他走得稳,走得直,像是背后,站着万千活人,也站着一千七百个不愿闭眼的死者。
而在远处,城中高楼内,几位身着狐裘的士族正立于檐下。
他们望着这一幕良久,眼神阴沉如墨。
其中一人,轻轻放下茶盏,低声道:
“这刘通……只怕不好摆布。”
另一个捋须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