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月光(1 / 2)
古代的官道和后世的国道,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沿途补给。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如果一个地方紧挨着道路,那么靠着这条路,它就可以富裕起来。
官道一词的出现,是因为最早时候修建的道路,就是为了方便官员来往于各地办事,亦或官府手工业产品的运输,还有军队行军等,都是公家行为。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贸易开始兴盛,行走在官道上的大部分是商队,尤其是两京走廊这条线,异常繁华热闹。
那么身处这条线上的县城和村庄,就吃到红利了,一口水井就能让你发家致富,而把持水源的,都是本地的地痞流氓。
首先我们要知道,驿站是官方机构,里面可供住宿的房间,只有非常少一部分是可以提供给商旅的,而且价格高昂。
民间商队为了节约成本,也不愿意住在驿站,那么住在哪里呢就是沿途的一些村庄。
而这些村庄从商旅身上赚的钱,有一部分是需要上交的,上交给谁呢上交给刑部专管关税审查的司门司。
司门司在这些村庄都留着三五个人,专门负责收钱,这类钱属于刑部自收自支的一部分,不会上缴国库,所以收费标准一直在改变。
商队流量大的时候,少收点,流量少了多收点,要保证其收缴上来的总量不变。
他们的收钱对象不是商队,而是村庄,因为他们没有收税的资格,只有监督和审查权,所以他们收的这个钱,不是税,更像是治安费。
眼下新丰县至长安的驰道上,商队和贡品队伍已经是络绎不绝了,如果圣人回京,那么中枢会第一时间传达下去,嘱咐兵部肃清官道,供圣驾回京。
那么那些半道上的商人,就会全部进入沿途村庄,由兵部派人戒严,直等到禁军通过之后,才会给他们放行。
但如果他们没有收到消息,那么大概率会与禁军撞上,直接造成交通拥堵。
官道没有多宽的,基本等同于后世国道的一半,供两辆马车交错通行,就是官道的标准。
正月刚过,新丰驿的老大韩混,就已经亲自带人来往于各个村庄要点,张贴布告,大概意思就是,未来不确定的某一天,道路上的所有商队都必须进驻村庄让行。
至于为什么,村庄内的一些老人很清楚,但是他们不敢说,因为说了,就是暴露圣人仪仗。
韩混是新丰县兵曹参军,这个职位在别的县,职责一般,但是在新丰县,管着新丰驿这座大型央企,所以权力巨大,新丰至长安,就是他管着的。
“运河改道,全都走陆路了,”一名属下在韩混身边发牢骚道:
“三条道,因为驰道收的钱最多,所以刑部那帮人将人全赶到这条路上了,只想着捞钱,也不管我们好干不好干。”
韩混淡淡道:“各家管好各家的事,别发牢骚了。”
三条路,就属南边的驰道最是拥挤不堪,一来这里本就是主要商道,有收税的关卡,可为商旅提供方便的村庄较多,收入较为丰厚。
北面的御道,荒山野岭的,补给的地方太少,而且路况不好,货物太沉的话在有些路段不好过。
至于中央官道,眼下大多为修建运河的劳工通行,以及入京的主要粮道。
三条路,特色分明。
韩混现在已经处于半躺平状态,就等着新丰驿彻底搬至渭南之后,想办法改迁别处,他是不想再管驿站了,水太深,压力太大。
“杨齐宣眼下是在潼关对吧给他传信,控制一下进入关中的商队数量,”韩混深沉道:
“照眼下这么个情形,肃清官道的难度也太大了。”
杨齐宣就是李林甫那位女婿,如今是司门司老大,管着关卡籍赋的审查,是审查,不是收税,他们就是个监督的。
如今杨齐宣也为难啊,商队不是他能卡的住的,只要洛阳那边一直在放,他在潼关就堵不住,堵的太狠只会出现一种情况,骚乱。
潼关这地方地理位置特殊,你还绕不过去,官府又堵着,你是没吃没喝挨着冻,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骚乱随时可能发生。
而洛阳往潼关的商队总量,以前是韦坚说了算,眼下韦坚没了,韦抱贞仍在勉强接手当中,各个环节都非常混乱,那么这个时候可以控制商队总量的,就是洛阳。
李齐物眼下还说了不算,说了算的,是武家三虎。
薛和霑已经写信给洛阳,嘱咐武崇谦、武崇晖、武崇延三兄弟,背着李齐物,在四月份之前,都要放宽商队通行,加大流量。
这样一来,驰道这条线上,不堵也得堵了
曹日昇在十王宅权力巨大,在宫内也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在长安,可就不太行了,毕竟他轻易不会离开自己管着的那一亩三分地。
少阳院近来进进出出的人,与往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眼下曹日昇在加派人手监视之后,还是发觉到一些不对劲。
因为他的人告诉他,少阳院离开十王宅的人当中,有些人的行踪跟丢了。
在长安,跟踪一个人并不容易,何况还是没长胡子的跟踪你,更容易让你生出警惕之心,所以跟丢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眼下这个时刻,曹日昇不能允许跟丢的情况太多。
于是他从右威卫借了一些人手,加强监视,从而得知,与少阳院接触的人当中,有人在碰面之后,便直接离京了。
一旦离京,他可就管不了了,不在他的权力范围之内,所以他将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李琩。
而李琩自然不会管,我巴不得他送出消息,怎么可能拦着他呢
当然了,过场还是要走的。
二月初七,两人在长乐坊碰头,曹日昇询问道:
“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消息”
李琩摇了摇头:
“没有,要在长安以外寻一个人,如大海捞针,我派出去一百多人,至今没有任何消息,别的王宅,平日没有那么多人出入吧为什么就少阳院例外,一应所需,你们监院不是都可以提供吗”
曹日昇皱眉道:
“也不是所有东西,监院都可供应的,金银首饰,玉器香料,我们可拿不出来,如今那个杜良娣极为得宠,她的奴婢经常出入里坊,外出购置家用,就是与她的女婢私下碰面的一个人,匆匆离京去了,不会有什么图谋吧”
李琩装傻道:“应该不会吧,一个奴婢能有什么图谋太子还能交代一个奴婢去办事其它方面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发生”
曹日昇笑道:“其它的不都告诉你了吗太子常去东宫,宫内的内侍告诉我,太子是去见的飞龙军,不过你不用担心,太子不会用飞龙军对付你,这支卫队,轻易不能离开东宫,除非你自己找上门去。”
“我自然是不敢的,”李琩笑道。
轻易不能离京,不代表永远不能离京,飞龙军如今是太子的亲卫队,如果李亨出城迎驾,是可以带上的,名正言顺。
而且这支队伍在李嗣业的调教下,战斗力要比其他卫府强不少,李亨若要干大事,必然用的着飞龙军。
曹日昇道:“能说的不能说的,我可是都告诉你了,你自己不当回事,到时候别怨恨我。”
“我只会怨我没本事,”李琩又问道:“华清宫那边怎么样了安禄山住在哪”
曹日昇呵呵道:“瞧瞧,得寸进尺了不是告诉你十王宅的事情,我已经是破例了,骊山那边你也敢打听啊”
“我打听的是安禄山,我又没打听别的,再说了,安禄山的事情不还是我告诉你的吗”李琩道。
曹日昇一想也是,犹豫片刻后点头道:
“据说他还走不了,长安这边很多事情还没有处理完,得等到中书门下议出一个结果,上奏圣人之后,再等批复。”
李琩点了点头,看样子李林甫还是配合他了。
他当时请李林甫帮忙的时候,对方有些不情愿,因为李林甫是非常迫切想要将裴宽给弄回来,他也是担心夜长梦多。
基哥做事的特点就是这样,一切都是中书门下拟定之后,他再批,很少会自行决定一些事情,因为如果错了,中书门下担责,没他的事。
裴宽出自中书省,伺候过他一段时间,如果他自己主张调回裴宽,有损与裴宽之间的主仆之情,如果是中书门下的奏请,裴宽只会恨李林甫。
皇帝就是这样,得罪人的事情,总是交给别人去干,他躲在背后搞平衡。
“安禄山离京之前,请我派兵护送,”李琩为曹日昇斟酒道:
“我不想出面,所以请盖擎帮忙,安胡子很谨慎啊,说不定会请求圣人,派兵护送他一程。”
“什么一程啊,送到家,”曹日昇随口答道,但是他瞬间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赶忙转移话题:
“忘了跟你说了,少阳院所有的韦妃旧物,前几日被太子一把火给烧了,住过的庭院也被封禁起来,唉颍川王(李僴)的日子不好过了,太子似乎打算送至百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