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家父李隆基 > 第三百五十一章 颜值拉胯

第三百五十一章 颜值拉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日子一天天过去,进入十月中旬,张垍韦光乘杨洄三人也回来了,没有查到藩镇有任何调兵迹象。

不过已经不要紧了,反正王忠嗣已经走了。

杨钊继续在秘书省勤学苦读,他的妻子裴柔依然在被李岫贪婪的享用着。

大唐的藏书,基本上继承了隋朝,每一个朝代建立,对书卷典籍的收藏都是极为看重的,包括清朝。

区别在于,所有朝代都在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发扬光大,用在实处,以至于各类学科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除了清朝,他们将华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知识彻底毁灭和摒弃,开启了长达268年的文化灭绝和文化阉割,脑子里除了防汉人,没有别的想法。

贻误中华三百年,到了末期,更是导致大量学术典籍被八国联军抢走。

奥利匹克数学竞赛,清一色中国人与华人,学术这方面,我们本该是引领全球的,可惜落后三百年,想要复兴谈何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李琩对太常寺这个地方,特别礼敬,这个部门里头清一色学术大拿,这些人不是为国家做贡献,是为华夏做贡献啊。

“隋王不应该是在偃月堂吗怎么来太常寺了”太常寺卿韦縚将李琩引入太常寺。

太常寺这个地方,非常大,为九寺五监之首,主官韦縚,是中书侍郎韦陟的堂兄,同时也是一位学术大拿。

李琩笑了笑,道:“随便走走,偃月堂当下有些冷清,中书门下反倒是热闹了许多,刚从那边出来。”

韦陟道:“隋王绝对不是随便走走,既登此门,不妨直说。”

被人看破心思,李琩厚颜一笑道:“还是瞒不过韦太常,我是想问问,这个服丧,除了夺情,还有什么办法能缩短期限。”

韦縚摇了摇头:“《礼记》载,服丧期应为二十五个月,但是从我《大唐开元礼》后,增为二十七个月,这一点改不了的,也没有办法变通,夺情应谨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夺情的。”

李琩又道:

“虽然开元礼记载为二十七个月,但是我发现,大多数人似乎会服丧三十个月左右,这是为何”

韦縚似有深意的笑了笑,道:

“隋王睿智,应该能猜到的,您此番问询,有明知故问之嫌啊。”

李琩笑道:“只是猜测,还是需要韦太常帮着确认一下。”

韦縚捋须道:“二十七个月,符合开元礼,期至可褪丧服,那么选择继续服丧的,自然是因为回来没有位置,不如继续在陵前守孝,等待机会。”

李琩道:“也就是说,只要二十七个月够了,褪去丧服也不会遭人诟病”

“自然不会,”韦縚微笑点头。

古人服丧,一般是三年,一年为十二个月,两年二十四个月,三年怎么也该是三十六个月。

但事实上,二十五个月就可以算三年了,最后那一个月,顶一年。

后来《大唐开元礼》做了修改,增加服丧期为二十七个月,那么多出来的这两个月奥妙何在呢

明面上,似乎是更为重孝,觉得二十五个月不够,增加了服丧时间,那么实际上呢

拖延服丧官员回朝的时间,因为没缺啊,其实就是缓解就业压力,类似于

李琩之所以来向韦縚请教,就是因为有一个人服丧期到了,但是呢,他还在服丧,因为朝廷无缺,回来也是白回来。

还能是谁,韩滉呗。

韩休死于开元二十八年八月,如今是天宝元年十月(公元742年),再有半个月,服丧期就够数了。

但是李琩想要将韩滉捞回来,难度非常之大。

原因就在于,他们兄弟九个在服丧,只捞韩滉的话,剩下那八个就也得回来,否则显得就韩滉一个人不孝似的,但是同时安排九个人,还是宰相的儿子,何其容易啊

就算李林甫全力帮忙,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李琩昨天和今天,在中书门下,因为他也得寻求李适之卢奂的帮忙。

“太常寺有没有缺”李琩直接问道。

韦縚哈哈一笑:“郊社署丞,即将致仕,算是一个缺吧,禀牺署还缺一个典事,不知隋王看得上否”

李琩皱眉道:“典事为吏,乃流外,没品级啊。”

韦縚道:“流外在经过吏部考铨之后,也是可以递升流内,这叫做入流,隋王需知。”

李琩当然知道,一品到九品,叫做流内,不入品叫流外,也就是胥吏,流外在明清时期,不能递升流内,所以被称为不入流。

不入流这仨字,就是从这来的。

“反正你都给我留着吧,吏部要是给你塞人,你就说名额我要了,”李琩起身道。

韦縚起身相送:“一定给隋王留着。”

韦陟在离京之前,见过韦妮儿,他当时嘱咐韦妮儿,有什么事,不要私下与他联系,而是找韦縚。

事实上,韦陟这是经韦妮儿的嘴,告诉李琩的,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李琩呢因为他要凸显,我是因为韦妮儿才帮你忙的

离开皇城后,李琩要去趟妹妹的府上,因为他的大外甥杨说,要办开蒙礼了。

开蒙礼也叫启蒙礼,也就是说,这小子可以拜师了,咸宜会寻求一名大儒成为杨说的老师,教导儿子读书,苦逼的学海生涯将就此开启。

咸宜找来的这位大儒,在当下非常有名,弟子门生也不少,以教徒严厉而著称,一般这样的人,官都不大,但是上班的衙门很牛逼。

翰林院供奉,张怀瓘。

集贤殿、弘文馆、翰林院这些衙门,本身无秩品,因为他们大多都有本职官,是兼任的,比如陈希烈,而这个张怀瓘的本职,是东宫右率府兵曹参军。

右率府没兵啊,他这个参军管谁去

所以,大闲人一个。

不过李琩对于咸宜此番的眼光,还是非常认可的,因为这个张怀瓘确实牛逼,有《书断》、《书估》、《画断》、《评书药石论》等书留存后世。

没错,这还是书法家,而且是极为自负的书法家,自称“正楷、行书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书欲独步于数百年间”。

看把他吊的,张旭没跟你碰一碰

李琩抵达公主府的时候,杨说正在举行开笔礼,读书嘛,肯定要用笔,第一次用笔还有礼仪呢。

步骤还挺多,要正衣冠,读书嘛,要有个读书人的样子,不能再像六岁之前那样吊儿郎当了,点朱砂,寓意眼明心明,击鼓明智,寓意耳聪目慧

李琩与咸宜等人就在一旁旁观,这种仪式当中,老师最大,他们都不能随意打断的。

“你平时连握笔都没有教吗”杨洄眼瞅着儿子那笨拙的握笔姿势,忍不住埋怨妻子道。

咸宜顿时挑眉:“这是我该教的吗你去哪了”

“我这不是没有空闲吗”杨洄道。

咸宜道:“我就有了”

我的天呐杨洄无奈的看了李琩一眼,苦笑摇头,你天天不是溜达就是溜达,感情还没空是吧

我可就这一个儿子,你要是给我养废了,你得再赔我一个。

杨说正在他的老师张怀瓘帮助下,学习握笔姿势,等到熟练之后,就会写下一行字,这一行字就是他的破蒙文,将被他牢牢的记一辈子。

至于是什么字,张怀瓘说了算。

等了半天,六岁的杨说顶着一头汗,在张怀瓘协助捉笔下,写下了:

“心不能妙深于物,墨不能曲尽于心,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合而裁成,随变所适,法本无体”

得,李琩看在眼中,心知大外甥要被培养成一个书法家了。

这时候,下人来报,盛王携王妃前来,于是李琩与弟弟妹妹们,干脆去了前厅,不然他们在这里,张怀瓘不方便呵斥杨说。

李琩刚才就看出来了,姓张的好几次都沉不住气,打算训斥他外甥,实在是碍于李琩等人的身份,没有张开嘴。

训吧,师傅训徒弟,天经地义。

几人一直聊到傍晚,外面的开蒙礼都结束了,他们还搁这谈天说地呢,毕竟是亲兄妹,什么话都能说,聊起来就收不住了。

而李琩也从杨洄这里,要了一个卫尉寺的缺。

补缺,那是吏部的事情,但是报缺,是各个衙门的事情,我不报上去,你能知道我有缺吗

这就是为什么大唐的缺这么不好弄,他们总是在设法内部解决或者内外勾结。

也就是这个时候,下人进来在咸宜耳边低语几句,咸宜顿时错愕,抬头看向李琩。

李琩见状诧异道:“你这是什么眼神”

咸宜环顾众人一眼,小声道:

“感业寺那位阿嫂来了,给杨说准备了礼物。”

这下好了,大家的眼神全都冲着李琩来了。

“你们看我干什么那是谣言,是污蔑,”李琩心知大家希望他回避,于是起身道:

“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没有什么好回避的。”

说罢,他便离开了前厅。

咸宜等人还以为李琩会躲去别处,结果李琩打算从后门直接开溜,他其实挺想见一见韦妃的,但是确实不方便啊。

没曾想,韦妃就是从后门进来的,昏暗的后宅,狭窄的行道上,两人撞了个正着。

双方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话来

这样的场景下见面,让李琩的脑子里冒出两个字:邂逅。

但是他知道,若是被别人知晓了,就是另外两个字了:偷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