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畜畜生(1 / 2)
女人笑的时候,一般都会捂着嘴,避免露出牙齿,因为古代大部分人的牙齿,不好看。
男人笑的时候,只有一种情况会捂着嘴,那就是幸灾乐祸。
整个长安,当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地里捂嘴偷笑,笑话谁,太子呗。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随着鲜卑族的融入,使得女性地位被大大提升,发展至武则天,接近顶峰,所以“和离”这种事情,就是从唐朝开始的。
《唐律户婚》记载: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问罪),由男方签字出放妻书,也叫和离书,女方签字之后,便具备法律效力,也被称为两愿离婚。
在大唐,娶老婆同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彩礼嘛,所以和离大多发生在不缺彩礼的人身上,也就是说,人家和离之后,还能娶得起第二个。
这样的人娶妻,妻子那边也必然是财力雄厚的,所以你不敢休,但日子又过不下去了,因此产生了“和离”这种比较超前的婚姻形态。
但是不管怎么说,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依然是被人们所推崇的,和离本来就会被人笑话,尤其是太子和离,你可真是顺应时代啊。
这件事情,对李唐宗室来说,都是极大的污点,但凡姓李的,眼下多少会埋怨太子做的太过火了,你带个什么头不好,带了个这个头
接下来,首当其冲的就是韦家了,可谓颜面丢尽,奇耻大辱。
所以韦家宗老联名上奏,希望太子给个说法,我们家的闺女到底犯了什么错你要跟她和离
她是品行不端还是不孝不仁还是大逆不道还是没有给你生个儿子
你得给我们一个说法啊
这种对峙,与政治无关,完全是世俗人伦,李隆基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甚至还得安抚。
李林甫、李适之、高力士三个人,每天都在帮着圣人应付韦家的人,没办法,和离看似双方自愿,实则还是带着点休妻的成分。
老韦家也不是不讲道理,事情已成定局,我们也不会勉强,你看不上我们,我们还看不上你呢,但是你得给我们个说法,不然以后别人效仿,如何是好
为什么他们这么在意呢因为太子是储君,太子带头不要韦家的女人,你将来当了皇帝,其他人是不是也不要我们韦家的闺女了
韦家的一帮老头,眼下就坐在十王宅的南坊门,他们想进去,曹日昇不让进。
而偃月堂,韦家在职的几十名高官,眼下都在,堂内闹哄哄的,一个个的义愤填膺,逼迫李林甫去觐见圣人,修改诏书。
“圣人绝对不是这个意思,你们中书省不能这么干,”尚书右丞,刑礼房朝集使韦济说道:
“这份诏书措辞不当,任谁看上去,都是太子妃的过错,太子的过错你们倒是推得一干二净,我说右相,凡事都要讲个道理,这封诏书,我们不接受。”
中书侍郎韦陟也是沉声道:
“韦坚犯的错,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遵照圣人的意思,国法之后还有家规处置,但是你们这么对待太子妃,难堵悠悠之口,太子妃做错什么了我大唐谁不知道太子妃贤淑有德,温良至孝,如今毫无缘由便被扫地出门,实为我宗族奇耻大辱,要么改诏书,要么让太子把话说清楚。”
看着这样的场面,李林甫心里得意的笑啊
千算万算,他也没算到太子竟然一记大招砍在自己身上,我也真是省事了。
诏书的事情,中书省已经拟好了,还没有昭告天下,其中内容,肯定是避重就轻了,毕竟李林甫不可能将太子说的一无是处,那是在打圣人的脸。
虽然圣人交代,是太子擅自做主,但是皇室颜面不容玷污,所以错肯定不能是太子,必须也只能是太子妃。
“改不了,”暂时兼任宗正卿的褒信王李璆皱眉道:
“你们别在这里嚷嚷,有能耐,去兴庆宫嚷嚷去,诏书还能改老夫活了这么久,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老李家要维护自己的颜面,老韦家不同意,所以这次和离,已经上升到了两个家族的争执。
少卿嗣岐王李珍温和的劝解道:
“谁对谁错,那是太子和太子妃的事情,是人家的家事,我们不能掺和,各中真相,你们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你们非要要个说法,我也只能说,我们没有说法给你们。”
“欺人太甚,”大理寺丞韦坚素拍案而起:
“大唐开国至今,还没有见过这么荒唐的事情,纵观史书亦无此例,圣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太子擅自做主,这是违背父命。”
嗣郑王,右卫大将军李希言起身骂道:
“太子是签了放妻书,但也没有逼迫太子妃去签,她既然签了,那就是自愿,两情相愿的事情,你们揪着不放,想干什么还修改诏书,你算老几,你改诏书”
九寺五监之首,太常卿韦縚起身道:
“韦坚犯事,太子急于切割,竟做出这等荒谬之事,如今将过错尽皆加诸于储妃之身,呵呵你们要脸,我们就不要脸了”
堂内吵得不可开交,这是就事论事,大家因为这件事吵得脸红脖子粗,并不影响探讨公事的时候和颜悦色。
一码归一码嘛。
李适之几次给李林甫使眼色,希望其控制一下局面,但是李林甫肯定不干,他巴不得韦家抛弃太子,转投李琩。
毕竟李琩家里,还有一个大宗出身的韦家女人呢。
至于李适之,他也不想插嘴,因为大家都上头了,他开口,只能维护太子,势必会被韦家针对,如果人家骂的太难听了,他这个左相威严受损,更要比李林甫矮一头了。
面子,面子比什么都大
韦妮儿的产期,是在九月份,但是眼下距离九月已经没几天了。
她的肚子已经有了动静,眼下还不知道太子妃已经成了一个庶人,外面的消息,王府默认是对她屏蔽的,以免影响生产。
盖擎的妻子卢氏生过三个女儿,有生产经验,加上宫里派来的,韦家派来的,一帮子人在伺候着韦妮儿,就等她羊水破了。
“你希望我这次是个儿子,还是女儿呢”李琩与盖擎在客厅谈话道。
盖擎笑了笑:“自然希望隋王喜得贵女,而我呢,来个儿子。”
“实诚,”李琩哈哈一笑,道:
“这次事情闹的太大,我得收敛着点,这几日已经不去点卯了,就怕被人撞见,很多人都觉得,是我将太子逼到了这个份上,但是和离,跟我可没有一点关系。”
“匪夷所思,简直匪夷所思,”盖擎唏嘘道:
“眼下整个长安都在议论这件事,偃月堂那边都已经吵翻天了,韦坚是自作孽,但是太子妃是无辜的,颍川郡王没了嫡母,少阳院传承无序啊。”
在所有人看来,太子的继承人只能是颍川郡王李僴,因为这是嫡长,而被太子看好的庶长子李俶,母亲只是一个宫女,这样的出身,不被大家族所认可,宗室都不能接受。
历史上,如果没有韦坚出事以及韦妃和离这回事,再加上安史之乱,那么李俶同志,也就是唐代宗李豫,很大可能是无法继位的。
当然了,历史没有如果。
“韦坚后天离京”李琩问道。
盖擎点了点头:“他还好点,至于他那几个兄弟,判流放岭南,一旦走了,肯定是回不来了。”
北方人被扔去了最南方,首先就是水土不服,加上当下的岭南没怎么被开发,各种条件都非常恶劣,不是土生土长的,在那边很难生存。
武则天时期,大量李唐宗室被流放岭南,李显继位之后,下令召回,但是回来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死在那边了。
所以只要被判流放岭南,基本和死刑没啥区别。
“韦坚只怕会更惨,”李琩喃喃道:
“右相是不会让他安安稳稳去做缙云太守的,说不定人在半路,另一道任命就下来了,也许是河西陇右,也许是剑南,总之,会来回折腾他,直到折腾死。”
对付外贬官员,这一招在大唐一点都不新鲜。
古代嘛,什么地方最安全,你熟悉的地方,什么地方不安全,肯定是不熟悉的地方。
天南海北来回折腾你,单是随时变换的气候,就能折腾死你。
李林甫是不会让韦坚舒服活着的,但也不会下死手,那么这样的方式便是最合适的,你自己在路上患病死的,跟我没关系哈。
“隋王认为,这件事最终会怎么收场”盖擎问道。
李琩耸了耸肩:
“只能是不了了之,这是个死结,谁也不会让步,宗室肯定不允许韦家冒犯太子,闹一阵子也就过去了,我最近也不能见任何韦家的人,免得别人说三道四,那个李泌,确定是往终南山去了”
盖擎点了点头:“照你的吩咐,我一直都派人盯着,确实去了终南山。”
李琩沉吟片刻后,道:
“不准此人再跨进长安一步,除了长安,他去哪都行,否则想个法子处理掉。”
盖擎虽然不了解,李琩为什么这么看重李泌,但还是答应道:
“隋王放心,他敢迈进长安一步,就是他的死期。”
尊严,古代贵族集团将尊严看的比天都大,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次韦家的抵触情绪会这么大。
即使在后世,你闺女跟人离婚,返回娘家居住,街坊邻居也会议论纷纷,在私下里胡乱猜测:咦她为什么离婚了是不是外面有人了被人家给赶出来了
总之,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道德总是与法治联系在一起,而道德在前面。
高门大阀,未必将法律太当回事,但是道德却看得很重,我违法不要紧,不能违反家规,我丢人不要紧,不能丢了品德。
韦妃和离,一顶失德的帽子,必然扣在了韦家的头上。
韦坚的愤怒,像是熊熊之火已经将他彻底吞噬,对于一个将兄弟姐妹看得比自己命更重要的人,他无法接受妹妹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少阳院。
他恨不得将李亨撕成碎片。
在他被贬谪的第一时间,宗长韦陟其实私下里已经跟他有一次悄悄的会面,那就是保大保小。
历史上韦坚全族被诛,是因为与皇甫惟明密谋造反,所以兄弟几个包括儿子全部被赐死,但是这一次,可没有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