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重新认识(1 / 2)
“楚庄王陈兵于洛阳,周王派使者慰问时,他开口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你们都知道使者是怎么回答的吧。”
刘彻又提出一个问题,
除了陆鸣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答案。
在场众人,除了陆鸣外几乎都读过《左传》,其中楚王问鼎的内容自然是众人皆知。
“使者说,天命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刘彻自己给出答案,
“周人自己都说在德不在鼎,咱们大殿中的这尊鼎又能代表什么,和田地中的红薯土豆比起来,又能算得了什么。
朕又要问了,何为德?”
陆鸣迈步上前,“陛下以高价收粮,使百姓免于谷贱伤农即为德,陛下让战死将士家属优先种植高产粮食即为德,
陛下率百官亲赴瓠子,封堵决口即为德,陛下赈济灾民,惩治贪官即为德。
天下百姓感念陛下之德,即为天命。”
董仲舒百感交集,在他的学问中,九鼎是天人感应的一部分,有德之人出,九鼎自现才是他的看法,
陛下本就不喜他的天人感应,如今看来,更是要彻底抛弃他的天人感应之说,以后再无可能用此说来规劝陛下。
……
“怎么,没想到朕今天会这么说么?”
朝会散去,几人来到另一处大殿,
刘彻笑吟吟的坐在那,看着陆鸣几人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陆鸣确实没想到,卫青和霍去病也都没想到,刘彻此举无异于自己挖自己的墙角,偏偏他就做了出来。
要是把这尊古鼎宣传为九鼎之一,舆论层面上,大汉的统治合法性会再进一步,历史上,刘彻就是这么做的。
“所谓天命,朕能用,别人也能用,就像谶纬之说,如何解读全在别人那张嘴,就像王莽篡汉,
不也有种种迹象表明王莽天命加身,就该由他代替大汉么,可后来又如何。”
刘彻此时显得极为洒脱,
“朕不是在乱世中争夺天下,需要天命助朕一臂之力,来打败其他对手,如今天下承平,内外都没有能威胁朕的力量,朕要做的是打造一个前所未有,光耀千古的时代,
天命不过是虚名而已,不值得朕浪费精力去追寻。
与其把精力放在虚名上,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推广蜂窝煤,推广红薯土豆之上。”
“陛下圣明。”
陆鸣说的真心实意,不管是九鼎还是后来的传国玉玺,不过是每一个王朝论证自身合法性的工具,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古代来讲,这份名非常重要。
但陆鸣相信,不管是什么名,都没有让百姓吃饱穿暖重要,他们真的会用脚投票,刘彻是在开辟一条新的赛道。
“朕也不指望大汉能千秋万世,估计高祖皇帝也没指望过大汉能千秋万世,能传承到如今,或许就已令他非常满意,
不能长久,那就极尽耀眼也行,朕要让后世帝王难以准寻朕的脚步,你说,这算不算是个恶趣味。”